Skip to content

节拍提升优化

1. 目的与背景

  • 目标:通过优化程序结构、动作衔接及信号逻辑,缩短机器人节拍,提高生产效率。
  • 适用范围:AUBO协作机器人。

2. 问题现象

  • 程序整体节拍偏长(单循环时间超出预期,产线节拍受限)

3. 原因分析

类别原因描述典型表现优化方向
动作规划问题动作规划参数或轨迹衔接不合理- 各段动作间存在停顿
- 未使用 交融半径 连续运动
- moveJoint/moveLine 参数设置保守
提高速度/加速度,启用交融半径,优化姿态与路径
逻辑结构问题程序逻辑阻塞主流程- 存在固定延时(sleepwait
- 条件判断串行阻塞
- 结构层级过深、分支复杂
优化等待逻辑避免使用纯固定延时
改用条件预读
信号交互问题等待信号或握手逻辑过多- IO 信号同步等待
- 外设响应时间长
- 无超时退出机制
增加运动事件触发或独立线程IO监控
增加信号超时逻辑
外部系统影响周边设备节拍、PLC逻辑未优化- 机器人等待上位机信号
- 外部控制节奏慢
优化外部流程、并行控制或信号提前预读

4. 优化思路与示例

4.1 动作衔接优化(三种主要方式)

在协作机器人应用层面,动作衔接优化是缩短节拍、提升流畅度的关键环节。 优化目标并非单纯追求“更快”,而是在时间、平滑性与精度之间取得平衡。 常见的优化方法包括以下三类:


(1)速度与加速度参数优化

目标:通过合理调整速度、加速度参数,使动作在安全范围内以最优动态性能执行。

  • 速度 (velocity):决定整体动作执行时间;

    • 提高速度上限可显著缩短大幅位移段的时间。
    • 但应避免超过任务所需,防止急停或震动。
  • 加速度 (acceleration):影响起停响应与动作间衔接;

    • 加速度不足会造成“起步慢”“停顿长”;
    • 过高则易引起机械冲击或控制抖动。

优化建议:

  • 针对短距离频繁动作:适度提升加速度,保持速度中等。
  • 针对长距离平移:提升速度上限,适当平滑加速度曲线。
  • 需结合实际负载测试调整,保持整体 jerk(加加速度)平滑。

当前速度加速度上限查看:

速度加速度上限

示例:

关节运动关节运动-路点直线运动直线运动-路点


(2)交融半径(blend radius)优化

目标:减少动作段之间的停顿感,使轨迹连续、平滑。

  • 原理:在两段动作衔接处,引入圆弧过渡区,避免完全停止再起动。

  • 效果:减少速度突变、提升视觉与机械流畅性。

  • 注意

    • 交融半径 主要改善动作顺滑度,而非直接缩短节拍;
    • 半径过大可能影响到位时的精度并偏离目标路径;
    • 关键定位点(抓取、装配等)不应使用交融半径。

优化建议:

动作类型交融半径备注
连续示教点(无精度要求)提升流畅度
普通过渡点平衡精度与平滑度
精定位点(抓放)0保证完全停稳

示例:

直线运动


(3)运动模式优化(同步运动与关键段分解)

目标:通过合理规划整体运动模式,实现“非关键段提速 + 关键段安全”的双优化。 在应用层面,节拍瓶颈往往出现在“起落动作与等待逻辑”中。

优化思路:

码垛运动模式

  1. 空中段采用关节运动 moveJoint 或同步执行外设逻辑,以加快非接触路径;
  2. 取放料段使用直线运动 moveLine 分解为两阶段,在安全高度完成姿态调整,降低靠近工件时的碰撞风险。

① 空中段快速运动(moveJoint)

  • 作用:在“抓料上方 → 放料上方”的过渡段中使用 moveJoint,能显著缩短跨越时间。

  • 特点:

    • moveJoint 的轨迹规划在关节空间中完成,速度上限更高;
    • 空中段无需保持末端直线,可用较大速度与加速度执行。
  • 建议:

    • 可同时触发夹爪、真空或外设握手逻辑,实现同步运动

② 关键段分解(moveLine 两阶段)

为了兼顾速度与安全,可将 moveLine 分为:

  • moveLine-1:只改变位置 → 沿Z轴下探或上升,不改变姿态,快速靠近工件;
  • moveLine-2:位置+姿态变化 → 在安全高度内完成姿态对齐,防止侧向碰撞。

放料端同理:

  • moveLine-4:位置+姿态变化(提前姿态对齐);
  • moveLine-5:只改变位置(直线下放)。

优点:姿态变化在空中完成,接近工件时路径稳定; 注意:关键点仍需 交融半径=0 确保停稳定位。

示例:

运动模式


③ 同步与并行逻辑

  • 空中段 moveJoint 与外设动作(如夹爪、信号等待)并行执行;

④ 参数与应用建议

阶段推荐动作交融半径说明
空中跨越moveJoint提速段,可并行外设
安全高度姿态调整moveLine小范围姿态变化
抓放直线段moveLine0精度优先,完全停稳
关键点moveLine0禁止交融,确保定位

4.2 等待逻辑优化

-- 原始:固定延时原始:固定延时

-- 优化:条件+超时优化:条件+超时

4.3 信号异步优化

4.3.1 信号异步优化 -- 运动事件

  • 可通过运动时间或进度、距离,在运动中触发的方式,触发对应变量以及信号且不打断交融

详情见:应用笔记-65运动事件触发指南

4.3.2 信号异步优化 -- IO监听

  • IO监听放入独立线程,不阻塞主逻辑
  • 批量读写信号以减少通信周期

信号异步优化


4.4 程序逻辑优化

-- 原始:冗余判断逻辑

原始:冗余判断逻辑

-- 优化:判断逻辑预读

优化:判断逻辑预读

6. 结论与建议

  • 主要成因:动作衔接停顿、逻辑等待信号过多、逻辑结构冗余
  • 主要改进手段:动作连续化、异步逻辑、逻辑结构精简化